課程內容的影像與老師闡述課程的聲音是相輔相成,尤其是課堂實錄的環境下,多方錄音會造成課程影片吵雜聲太多,如果單純只錄製老師的聲音,當學生提問時,又會造成聲音過小甚至完全沒聲音狀況,如何才能在課堂實錄中,將聲音用最佳化的方式錄製,這一期我們探討錄課的收音。
課程的影像是將課本中的重點或者老師實際上課講解的肢體動作拍攝而成,提供網路課程的播出,而老師的講解內容就是闡述課程重點,讓觀看的學生能夠輕易地了解課程的內容而吸收了解,所以錄製課程收取聲音能夠清晰、無雜音對課程來說,非常的重要。
觀察目前課堂實錄的收音系統來說,就如同上一期介紹的影像錄製一樣,缺少了廣播的概念,所以課程影片中不難發現聲音過於吵雜或者就是不完整的聲音錄製,主要有兩種收音方式與優缺點,我們特別為大家分析
課堂內全收音的方式主要是安裝在課桌上,老師或學生都發言都會被收音錄製,所以如此的收音方式會造成課程影片聲音過於吵雜。
後來系統商針對此問題就將會議系統收音方式,整合至課程錄製系統中,收音麥克風多了一個確認鍵,按下確認鍵時,才會產生收音的效果,解決雜音問題,但容易造成收音麥克風的損壞,造成學校維修的負擔。
另一種簡單的方式就是只有老師別一支領帶無線麥克風,將老師上課的聲音與影像同時錄製,此方式比較適合攝影棚的方式錄製,在課堂上除了老師設課之外,必須有學生提問題聲音,如此之下就會缺少學生的聲音或者非常小聲。
上述兩種收音方式幾乎是目前課堂實錄絕大部分對聲音的處理方式,雖然可以錄製聲音但是卻不是完美的聲音方式。
因為磨課師大量的推廣之下,不少廠商也開始思索如何強化課程錄製的方式,上一期就特別介紹影像的錄製系統,把課程錄製增加了廣播拍片的技巧,運用科技、系統的整體運算,讓課程影片的水準提高,相對的也提升學生在網路看課程的意願,這一期我們也觀察到收音的系統,其實也有廠商加入的廣播運作的概念去設計,下列我們提供大家好好研究一下。
廣播的收音當然免不了需要混音設備,由音控人員就現場聲音的需要切換適合的聲音輸出,搭配導播設備輸出的影像一起錄製,而其中必須包含到3個重點
課堂上切分為不同區域收音,也搭配攝影機拍攝的位置,當系統自動切換攝影機拍攝A區影像時,系統同步切換聲音系統僅收取A區的聲音,其他區域的聲音並不會被收錄到錄製的影像內,所以影像、聲音都很清晰。
通常影像因為處理較慢,容易造成語音不同步現象,錄製的影像都必須後製加工,將語音同步化後在錄製一次,該系統加入廣播聲音延遲的概念,聲音必須經過延遲設備之後再傳到錄製系統,所以錄製的課程影片在前面作業處理後,語音已經同步沒必須要浪費時間後製處理。
收音設備全部以矩陣模式安裝在天花板上,所有配線也在天花板之上配置,所以收音設備能夠免遭意外而損壞,這點倒是為學校的費用考量。
這是筆者實際體驗該收音系統發揮的效果,就如同在一個大型攝影棚般的收音方式,當1號機拍攝時整體的聲音就轉換為1號機的影像與收音,其他位置的聲音並不會干擾主音的收錄,如此才稱得上廣播的課程錄製系統。
連兩期報導磨課師的課程錄製專題,最主要就是讓大家知道,科技的運作下,運用廣播概念去錄製課程影片是一種趨勢,原因在於網路播放影片的素質越來越高,如果課程影片還依循監控錄製模式拍攝,放置在網路上提供學生觀看,筆者認為學生願意看的機會並不高,所以才會連刊兩期針對課程錄製的新觀念提供給大家,讓學校、系統商重新思考下一堂課應該怎麼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