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解析度 = 螢幕設備或是內容的水平解析度,高達4,000像素。
在電影產業與電視產業中,有好幾種4K的格式。真正的4K工業標準(4K industry standard),解析度是4096x2160,這樣的規格大部分是電影專用,然而4K的標準,在電視產業上是更常使用3840x2160(比例接近16:9),我們稱之為UHDTV,在技術規格上卻不是真正的4K。
在市場上有好幾種UHDTV的螢幕,價格都壓在美金1,000之下。然而4K的內容還是很稀少的,因此4K電視至今還沒有真正吸引到閱聽眾。
依照目前流行的HD規格說法,像是720p或是1080p,4K的UHDTV等同於2160p
| 格式(Format) | 解析度(Resolution) | 顯示比例 | 像素(Pixels) | 
| UHD-1 | 3840 × 2160 | 1.78:1 (16:9) | 8,294,400 | 
| UHD (Ultra wide television) | 5120 × 2160 | 2.37:1 (21:9) | 11,059,200 | 
| WHXGA | 5120 × 3200 | 1.60:1 (16:10) | 16,384,000 | 
| DCI 4K (native resolution) | 4096 × 2160 | 1.90:1 (256:135) ~17:9 | 8,847,360 | 
| DCI 4K (CinemaScope cropped) | 4096 × 1716 | 2.39:1 | 7,028,736 | 
| DCI 4K (flat cropped) | 3996 × 2160 | 1.85:1 | 8,631,360 | 
| UHD-2 | 7680 × 4320 | 16:9 | 33,177,600 | 
UHD: Ultra HD
解析度3840 x 2160 (830萬像素,畫面比例為16:9)是UHD電視在消費市場設定的解析度之一,另外一個是UHD-2,解析度是7680 x 4320 (3,320萬像素)。UHD是1080p HD電視在水平、垂直解析度各自乘以兩倍,也就是整體上多出四倍的像素。
DCI: Digital cinema
解析度為4096 x 2160 (880萬像素,畫面比例約為17:9)是給4K電影的投影。這是給4K數位投影機以及螢幕的原生解析度,並沒有辦法以標準的1080p 畫面比例 (16:9)呈現,所以這並不是給1080p的顯示設備使用的。
串流影像 Streaming video
Youtube與Vimeo這兩個串流網站允許上傳最大的解析度是4096 x 3072,編碼為HEVC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讓影像可以用4K的解析度、頻寬高達20-30Mbps串流。
錄影Recording
用4K錄影最大的優勢在於細節的品質提高許多,就算跟2K相比,2K在螢幕呈現的髮絲細節遠不如4K。如果最後的影片品質降低到2K甚至是1080p,用4K錄影還是可以有比較好的影像品質,可使用在一般電影的錄製。
連接SDI Connecting SDI
SDI是現今我們很常使用的連接端子,在1989年時被制定為一種影像標準,HD-SDI的標準,認定為1.485 Gbit/s。最近我們先前看到Dual Link HD-SDI,資料傳輸可達2.970 Gbit/s。現在我們更常使用3G-SDI,跟Dual Link HD-SD一樣,但是只需要一個接頭、一條線就可以達到相同的傳輸量。3G-SDI最長的長度大概可以拉到三百米左右,需要更長的傳輸距離,則需要使用光纖。
| 標準(Standard) | 端子名稱(Name) | 發布時間(Introduced) | 位元率(Bitrates) | 影片格式(Example video formats) | 
| SMPTE 259M | SD-SDI | 1989 | 270 Mbit/s, 360 Mbit/s, 143 Mbit/s, and 177 Mbit/s | 480i, 576i | 
| SMPTE 344M | ED-SDI | 540 Mbit/s | 480p, 576p | |
| SMPTE 292M | HD-SDI | 1998 | 1.485 Gbit/s, and 1.485/1.001 Gbit/s | 720p, 1080i | 
| SMPTE 372M | Dual Link HD-SDI | 2002 | 2.970 Gbit/s, and 2.970/1.001 Gbit/s | 1080p | 
| SMPTE 424M | 3G-SDI | 2006 | 2.970 Gbit/s, and 2.970/1.001 Gbit/s | 1080p | 
| TBA | 6G UHD-SDI | 6 Gbit/s | 4Kp30 | |
| TBA | 12G UHD-SDI | 12 Gbit/s | 4Kp60 | 
HDMI 2.0 HDMI
HDMI 2.0,又稱為HDMI UHD,首次揭露是在2013年9月。
HDMI 2.0提高了流量,每個通道(共有三個通道)最高從3.4 Gbit/s到6 Gbit/s,換句話說,最高可達18 Gbit/s。意味著HDMI 2.0可以支援4K,可達60p。
版本比較Version comparison
| HDMI version | 1.0 | 1.1 | 1.2 | 1.3 | 1.4 | 2.0 | 
| 首次發布日期 Date initially released | December 9, 2002 | May 20, 2004 | August 8, 2005 | June 22, 2006 | May 28, 2009 | September 4, 2013 | 
| 最高時脈(MHz) Maximum clock rate (MHz) | 165 | 165 | 165 | 340 | 340[109] | 600 | 
| 每個通道最小化傳輸差分訊號最高數值 Maximum TMDS throughput per channel (Gbit/s) including 8b/10b overhead | 1.65 | 1.65 | 1.65 | 3.40 | 3.40 | 6 | 
| 總計最小化傳輸差分訊號最高數值 Maximum total TMDS throughput (Gbit/s) including 8b/10b overhead | 4.95 | 4.95 | 4.95 | 10.2 | 10.2 | 18 | 
| 聲音訊號最高傳輸量 Maximum audio throughput (Mbit/s) | 36.86 | 36.86 | 36.86 | 36.86 | 36.86 | 49.152 (IEC61937 and DST audio) | 
| 最高色彩位元 Maximum color depth (bit/px) | 24 | 24 | 24 | 48 | 48 | 48 | 
| 消費等級最高解析度(single link at 24-bit/px) Maximum consumer resolution over single link at 24-bit/px | 1920×1200p60 | 1920×1200p60 | 1920×1200p60 | 2560×1600p75 | 4096×2160p30[166] | 4096×2160p60 | 
4K影視內容 mainContent
真正用4K發布的影像內容,首次發表是在2003年的Youtube上,但直到2013年,4K的影片只有一些來自Sony Studio發行的電影(已高達70部以上)、電視節目,而且都是用下載至電腦,使用播放程式觀看。最近美國的Netflix(提供影碟出租的公司,成立於1997年)已經開始提供線上的4K內容。在2014年,Amazon Studios已經開始以4K拍攝,提供這樣的內容服務。